新闻资讯
超过20年的电池制造经验
全固态锂电池迎来重大突破:它能“自己贴合”,再也不用挤压!【劲鑫电子|观察世界】
Release time:
2025-10-11




这次突破,意义非凡
全固态金属锂电池,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安全、最强劲的电池。
它能量密度高,不容易起火,还能让电动汽车、无人机甚至人形机器人“跑得更久”。
但一直以来有个大麻烦:
🔹 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的“接触不好”。
两者之间常会有细小的缝隙,就像贴合不牢的拼图,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,甚至带来安全隐患。
科学家们过去只能靠外部持续加压来让它们“贴紧”,结果电池又笨又贵,还容易损坏。
🧪 中科院团队的新思路:让电池“自己贴上”!
这次,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团队,和华中科技大学、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科研团队合作,想到了一个聪明办法:
👉 往固体电解质里加入碘离子(I⁻)。
听起来有点像在“电池的胶水里加了活性因子”。
当电池工作时,这些碘离子会自动跑到电极与电解质的交界处,在那里形成一层“富碘界面”。
这层界面能主动吸引锂离子,自动把缝隙“填满”,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紧紧贴合,就像有一层“会自己动的纳米胶”。
于是——
✅ 不再需要笨重的外部压力;
✅ 电池更轻、更耐用;
✅ 安全性和寿命大幅提升。
🔋 实验结果:更稳、更久、更高效
团队制成的原型全固态电池在实验中经历了数百次充放电循环,性能依旧稳定。
比起传统同类电池,寿命更长,效率更高。
更重要的是:
这种方法制造起来也更简单,用料更省,未来更容易量产。
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期刊《自然·可持续发展(Nature Sustainability)》,被专家认为是“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”。
🧭 专家怎么说?
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评价:
“这项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,为实现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。”
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:
充电更快、续航更长的电动车;
更轻便安全的可穿戴设备;
甚至是具备长时自主活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。
🌱 为什么叫“可持续发展”?
全固态电池不仅安全性能高,对环境也更友好:
不用易燃液态电解液;
可在更宽温度范围下稳定工作;
使用寿命更长、资源利用效率更高。
这正契合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方向。
🧭 科普小贴士:什么是“全固态电池”?
普通锂电池像是一块“液体夹心饼干”,中间是液态电解液。
而全固态电池是“全固体”的:
电解液变成了固体,
这样就更安全、不怕漏液或起火。
但“固体贴固体”容易出现缝隙,所以这次中科院的突破,就是想办法让它自己贴得更紧。
🔮 展望未来
这项技术目前还在实验室阶段,但已经展示了极大的潜力。
如果能在工程上量产稳定复制,未来或将改变整个储能产业格局。
🔋 从手机到汽车,从无人机到机器人——
电池技术的每一次跨越,都会让我们的世界更轻、更远、更持久。
Related News